40岁得老年痴呆?不想大脑“老”太快,这些习惯尽早改!

阅读 100
头像

李建 | 主任医师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全科

40岁的小刘从去年开始就频频头疼,一开始以为是工作压力导致,并没有在意。

约从上半年开始,小高记忆力出现严重下降,妻子总是说他丢三落四,小刘也没太在意,只觉得自己没睡好,精神状态不好。

直到一天半夜,小刘在回家路上,突然发病在街上迷失了方向,彻夜未归。家人察觉不对,跑出来找到他以后,赶快送他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小高竟然被查出老年痴呆症。

小刘感觉到难以置信,六十多岁的父母记忆力仍旧正常,怎么自己才40岁就患上了老年痴呆呢?

 

老年痴呆越来越多?可能是“吃”出来的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近年来,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饮食习惯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以下是几个与饮食相关的因素可能导致老年痴呆增多的解释。

 

1、高脂饮食:高脂饮食通常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这些成分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炎症,进而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长期高脂饮食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大脑的功能。

 

 

2、高糖饮食: 过量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血糖的快速上升和下降,这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增加患上糖尿病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糖尿病是老年痴呆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缺乏营养: 营养不良是老年痴呆的另一个可能因素。大脑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例如Omega-3脂肪酸、叶酸、维生素B等。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受损。

 

 

4、缺乏抗氧化物质: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害。如果饮食中缺乏抗氧化物质,自由基的积累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老年痴呆的发生。

 

5、缺乏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肠道菌群的失衡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的一个潜在因素。如果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进而影响大脑的健康。

 

 

饮食习惯对于老年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预防老年痴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同时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老年痴呆有前兆吗?
 
 
老年痴呆通常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早期可能存在一些前兆和潜伏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早期症状和迹象:

1、轻微记忆问题:早期可能出现偶尔的记忆问题,如忘记约定的时间或地点,忘记放在哪里的物品等。

2、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早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分散注意力和难以完成任务的问题。

3、语言和沟通困难:早期可能出现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语言流畅度下降以及理解他人的言语困难。

4、空间和定向能力下降:早期可能出现迷路或迷失方向的情况,以及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困惑。

这些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或被误解为正常的老年记忆衰退。然而,如果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并干扰到日常生活,就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通常情况下,老年痴呆的潜伏期可以持续数年至数十年,具体取决于个体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其他健康状况。然而,34年的潜伏期在一般情况下较为罕见。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的症状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建议。

 

研究发现:有这4个习惯的,痴呆风险低

是的,一些研究发现,以下四个生活习惯与较低的老年痴呆风险相关:

1、健康饮食: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低盐饮食)等,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这些饮食模式强调摄入大量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脂肪和鱼类,同时限制红肉、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2、体育锻炼:经常从事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和注意力,并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连接。

 

 

3、社交互动:保持积极的社交生活,参加社区活动、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社交互动有助于提供认知刺激、减轻压力、增强心理健康,并促进大脑的健康功能。

 

 

4、心理活动:保持大脑的活跃性,如阅读、学习新技能、解谜游戏、涂色等,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这些心理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连接,增强记忆和认知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惯并不能完全预防老年痴呆,但它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同时,综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控制慢性疾病等,也对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产品推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文章 鱼油和鱼肝油,一字之差,作用天差地别!吃错影响健康!

鱼油和鱼肝油是两种常见的保健品,它们都是从鱼类身上提取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它们的成分和功效却完全不同。小康将详细给您介绍鱼油和鱼肝油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一、鱼油的成分和作用


1、鱼油的成分:鱼油主要是从鱼类的脂肪中提取的,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此外,鱼油中还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


2、鱼油的作用:鱼油是一种重要的Omega-3脂肪酸来源,它对人体有着诸多益处。首先,鱼油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次,鱼油还可以改善大脑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运作。此外,鱼油还有助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此外,鱼油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二、鱼肝油的成分和作用


1、鱼肝油的成分: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一些不饱和脂肪酸。


2、鱼肝油的作用:鱼肝油主要因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而受到关注。维生素A对于维持正常视力、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因此,鱼肝油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如夜盲症和佝偻病。


 



 


三、鱼油的适用人群和副作用


鱼油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是那些需要改善心血管健康、大脑功能、关节炎症状或免疫力的人。以下是一些特定人群可以考虑鱼油补充的情况:



  • 心血管疾病患者:鱼油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大脑功能不佳者: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运作。

  • 关节炎患者:鱼油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关节炎症状和疼痛。

  • 免疫力低下者:鱼油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然而,高剂量的鱼油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不适、恶心、腹泻等。因此,在使用鱼油补充剂时,建议遵循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并在有需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三、鱼肝油的适用人群和副作用


鱼肝油主要因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而受到关注。以下是一些特定人群可以考虑鱼肝油补充的情况:



  • 维生素A缺乏者: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如夜盲症。

  • 维生素D缺乏者: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如佝偻病。


然而,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的风险。因此,在使用鱼肝油补充剂时,建议遵循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并在有需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孕妇和儿童,应谨慎使用鱼肝油补充剂,以免超过安全剂量。


 



 


四、鱼油不能替代药物


鱼油是一种补充剂,虽然它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大脑功能和关节炎等有益。然而,鱼油并不能替代药物。


停服药物虽然会减少不良反应,但会面临更大的疾病风险。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服用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甘油三酯升高者服用的贝特类药物,都需要长期坚持规律用药,即使服用了鱼油也不能随意停服。


李建 | 全科 | 主任医师
Slide-1
100阅读

文章 眼红千万别不当回事,可能是“病”!红眼病高发季该如何应对?


“红眼病”即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眼结膜血管充血、扩张,从而呈现“红眼”的状态。


在中医病名中,红眼病被称为“天行赤眼”,因其发病“白睛暴发红赤,眵多粘结”,又名天行赤热、天行暴赤。见于《银海精微》,该书对本病病因及其传染流行等均有描述。



红眼病有哪些症状?


以下是红眼病常见的一些症状:




  1. 眼红:眼睛的白色部分变得发红,可能是局部或全局性的。




  2. 眼痛或刺痛:眼睛可能感到疼痛、灼热或刺痛的不适。




  3. 眼痒:眼睛会感到痒,有时会引发频繁的眨眼和搔抓眼睛的冲动。




  4. 异物感:眼睛内有异物感,就像有沙子或灰尘进入眼睛中。




  5. 眼睑水肿:眼睑可能会出现水肿,使眼睛看起来肿胀。




  6. 眼屎增多:眼睛可能会分泌过多的眼屎,表现为眼睛周围有黄色或粘稠的分泌物。




  7. 光敏感:眼睛对光线敏感,容易感到刺眼或疼痛。




  8. 视力模糊: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变得模糊或不清晰。




需要注意的是,红眼病的症状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等不同的眼部疾病都可能导致眼红和其他症状。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接触传播:红眼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或眼部组织传播。例如,通过触摸感染者的眼睛后再接触自己的眼睛,或者通过共用眼镜、毛巾、枕头等物品传播。




  2. 空气传播:某些红眼病,特别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炎,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以飞沫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会感染红眼病。




  3. 病原体污染传播:红眼病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可能存在于污染的水源、游泳池、洗脸盆、眼镜等物品中。如果人们接触到这些污染物,然后再接触眼睛,就可能感染红眼病。




  4. 母婴传播:某些红眼病,如新生儿结膜炎,可以通过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原体传给婴儿。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传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避免共用眼镜、毛巾等物品,避免接触污染的水源,定期清洁眼镜等。



红眼病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红眼病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具体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以下是红眼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持眼部卫生:保持眼部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洗眼睛周围的区域,并避免揉搓眼睛。




  2. 使用人工泪液:对于干眼症引起的红眼病,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眼部干燥和不适感。




  3. 抗过敏药物:对于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红眼病,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来减轻过敏反应和红肿。




  4. 抗生素眼药水: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红眼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眼药水来杀灭细菌。




  5.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6. 眼部湿热敷:对于眼部疼痛和红肿较为明显的红眼病,可以使用温热湿敷来缓解症状。




  7.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眼部化妆品、佩戴隐形眼镜等可能刺激眼睛的物品,以免加重红眼病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来确定。


李建 | 全科 | 主任医师
Slide-1
100阅读

文章 丹毒是什么病毒?会传染给家人吗?


近日北京33岁小伙称因长期抠鼻子感染丹毒鼻腔黏膜受损致病菌入侵,当事人回应称,刚开始只是鼻子肿胀,摸到淋巴结也肿大去社区医院检查被误诊为扁桃体发炎。次日整个面部肿胀到眼睛睁不开,疼痛感明显,便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丹毒感染,告知可能是因长期抠鼻子致黏膜受损、经常便秘加上压力过大毒素排不出去导致感染。


 


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由链球菌引起。链球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常驻于人体的皮肤和黏膜表面。当皮肤破损或免疫系统受损时,链球菌就有机会进入皮肤深层组织,导致丹毒的发生。



长期抠鼻子可能会导致丹毒的发生。抠鼻子时,手指上的细菌可能会进入鼻腔,引起鼻腔黏膜的感染。如果感染严重,细菌可能会通过淋巴管或血液传播到其他部位,导致丹毒的发生。


 


预防丹毒的方法


避免抠鼻子:尽量避免抠鼻子,因为这会增加细菌进入鼻腔的机会。如果需要清理鼻腔,可以使用温盐水漱洗鼻腔,或使用鼻喷器喷洒生理盐水。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手帕或纸巾擤鼻涕,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皮肤破损:尽量避免皮肤的创伤和破损,如割伤、烧伤等。如果皮肤受伤,及时进行消毒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感染了丹毒会传染给家人吗?


丹毒是一种传染病,但传染性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丹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而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进行传播。因此,丹毒通常不会传染给家人,除非家人与感染者有密切的皮肤接触。


然而,如果家人的免疫系统受损,如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那么他们感染丹毒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的皮肤接触,并及时就医。

李建 | 全科 | 主任医师
Slide-1
100阅读

文章 假期出游在外,胃肠“闹情绪”怎么办?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恰逢中秋国庆佳节,大家出门聚餐和品尝美食的机会较多,很多人容易出现胃肠不适,有不少人出现“水土不服”,打乱了规划好的出行计划;也有相当多的人是由于饮食不节导致消化不良。如果不注意呵护胃肠健康,旅途可要变“囧途”啦


 


80-90%的旅行者腹泻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因为摄入了受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少数由病毒和寄生虫引起。此外,旅途疲劳易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加上肠道菌群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异乡的饮食结构,旅行者腹泻就容易发生。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炎症性肠病或肝硬化)、免疫力低下、服用某些药物(酸阻滞剂或抗酸剂)、特定季节、年轻人等是发生旅行者腹泻的危险因素。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对症缓解腹泻等症状,此外中医药也常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①补液:


腹泻时机体会丢失大量水和电解质,补足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健康成年旅行者,若出现轻度腹泻,摄入含电解质的液体(如不含咖啡因的运动饮料等)可改善症状。


②缓解腹泻症状的药物:


可选择减少肠道蠕动、止泻的药物,以及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当出现发热、血性、脓性便或重度腹泻,需要及时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③中医药:


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散,霍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外感伤寒、内伤暑湿的呕吐泄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推拿、针刺、艾灸:主要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可选足三里、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针刺,能够加强对经络的刺激达到止痛止泻的效果。



热敷:腹痛严重者可以通过热敷腹部缓解胃肠道痉挛。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热敷,例如吴茱萸或四子散热奄包,能加强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


④预防:


中医学认为“未病先防”,也就是在发病前避开危险因素。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水清洗双手。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水果应洗净削皮后食用。尽量饮用瓶装水,或将水煮沸消毒。



二、节假日敞开肚子吃导致消化不良?


除了换水土后拉肚子,也有一部分人因节假日敞开肚子吃导致消化不良。因饮食不节制而出现腹胀腹痛、反酸嗳气、便秘等等症状,正是消化不良的表现。消化不良是由胃肠动力障碍、消化酶不足或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在机理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化学性消化不良,一种是机械性消化不良。化学性消化不良,是指由于进食过多,机体内的消化酶,比如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的分泌跟不上,没有办法及时消化食物,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经典痹论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论述。而机械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成因是胃动力不足,肠胃没有办法及时排空而积食,更常见于老人和孩子,或有便秘史的人群。



①常用西药:


消化酶制剂


包括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主要用于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排空,改善上腹饱胀、钠差等消化不良症状。


促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通过刺激平滑肌收缩而增强胃排空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功能低下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胀、嗳气、便秘等。


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制剂通过补充人体所需菌群,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便秘等。


抗酸药


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导致胃痛、反酸、烧心时,需要服用抗酸药来中和胃酸。


抑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及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


 


② 中医疗法:


中药:除了常见的促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药品,中医也有“开胃健脾、消食导积”等多种治疗方法。除了辨证选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制剂外,中医传统疗法如推拿按摩及传统气功锻炼也能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推拿: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或双手微微搓热,顺时针方向摩腹,以达到嗳气或矢气效果为最佳。此外饱食后应当避免针刺。


八段锦或太极: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反过来通过加强四肢肌肉的运动消耗也能影响脾胃的消化能力,八段锦或太极就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八段锦中有一段名为“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使肝、胆、脾、胃受到牵拉,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


③ 预防:


规律饮食,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生冷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饮用各种易产气的食材及饮料

李建 | 全科 | 主任医师
Slide-1
评论(0)
加载中...
分享标题
链接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