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小心威到脚,却被诊断为骨折?

李建 | 主任医师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全科
“人老腿先衰”
在骨科诊室里,很多老人自述
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崴到脚
在家里做家务,不小心摔倒……
医生检查后发现骨折了,建议手术
很多老人不能理解,小小的崴脚怎么就成骨折了?
而且静养就可以了,真的要手术吗?
骨质疏松的人,轻轻一碰就会骨折
广州中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程英雄主任中医师说,发生骨折并不一定是血肉模糊的。上了年纪的人,钙质流失,骨质疏松,骨骼变得脆弱,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也有可能发生骨折。“前段时间不少中老年患者感染新冠,多咳了几下,就开始胸腰背部疼痛,一到医院检查,发现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程英雄医生提醒:“当老人摔倒、磕碰后,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瘀斑,就要引起重视。可以先在家好好休息,同时注意观察患处。要是3天内仍未好转,甚至情况加重,或出现了局部畸形、活动受限、或活动时听到骨头间摩擦的声音,很有可能已经出现骨折,需要尽快就诊。”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依据是什么
很多患者不理解:自己朋友此前骨折,也能保守治疗,回家静养就行了。为什么医生就非要我手术呢?
中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大部分确实是不需要手术的。一般人在摔倒时,都会下意识地伸手触地,因此,腕部、桡骨远端(前臂骨靠近手掌处)、肱骨近端(上臂骨靠近肩关节处)等,都是中老年患者好发骨折的部位。这类骨折经手法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定期复诊,即使不手术,大多也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但其他部位的骨折,进行保守治疗后,有时未必能达到骨折复位标准。这时候,医生就会建议手术。
一种是,骨头仍然存在错位,比如,“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要求尽可能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位置。否则,关节面恢复不平整,患者会感到关节僵硬、疼痛,走路一瘸一拐,还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等并发症。
另一种是,如果骨折断端存在明显短缩、旋转、成角等畸形,复位难以矫正,骨折部位愈合后,肢体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
比如,手臂长骨骨折后,虽然骨头勉强接上了,患者却再也拿不起重物,连梳头都做不到。
手术的伤害远不及并发症的危害大
不少患者年纪大,担心手术造成大出血、损伤神经,麻醉后会留下有后遗症,等等。
程英雄医生坦言,手术确实会给身体造成一定损伤,比如手术部位疼痛,伤口感染、难以愈合等。麻醉药也会对全身器官,尤其是肝肾等器官,带来有一定影响。
但手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像大出血、损伤神经等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医生也会采用一些工具和技术,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不论是高龄,或是有基础疾病,手术前都会精准评估,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程英雄医生说,医生要求患者接受手术,肯定是因为手术带来的好处比不做更大。
“有些骨折,本身可能并没有多严重,但骨折导致的并发症可能会要了命。”
比如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典型,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我们创伤骨科,这类骨折高龄患者非常常见。他们大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确实特别大。
“可不做手术的话,这些患者就只能躺在床上养伤。时间久了,可能会引起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反而未必能扛得过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总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权衡手术的必要性,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