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李建 | 主任医师
亿生康互联网医院 全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的一个蝴蝶状腺体,它负责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当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时,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即Graves病。Graves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此外,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也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神经质、心跳过快、心悸、多汗、失眠、体重减轻、疲劳、肌肉乏力、眼睛突出、眼睑下垂、手震颤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感、咽喉不适等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以下症状要注意了:
1.体重减轻:尽管摄入的食物量没有明显减少,但仍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2. 心跳加快:心跳速度加快,常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和心率不规律。
3. 疲劳和体力下降:感到疲劳和无力是常见的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焦虑、烦躁、易怒、失眠和手颤等。
5. 霍尔蒙问题: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停经。
6. 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冰凉。
自我检查的下一步是观察自己的外部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伴有以下特征:
1. 外眼肌突出:患者的眼睛可能会突出或凸出,通常被称为突眼。
2. 颜面和颈部肿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颜面和颈部肿胀的情况。
3. 高度散瞳和灼热感:患者可能会出现高度散瞳和感到眼睛灼热或干涩。
在自我检查中,你还可以检查甲状腺的大小和结节情况。甲状腺位于脖子前方,是一个蝴蝶形状的器官。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自我检查甲状腺:
1. 使用镜子将你的脖子正前方暴露出来。
2. 抬起你的下巴,以拉紧你的脖子皮肤。
3. 使用指尖轻轻地触摸甲状腺,它位于喉结上方的脖子前方。
4. 检查甲状腺是否有肿胀或结节。如果甲状腺肿胀、有结节或不正常扩大,应及时咨询医生。
以下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自我检查方法。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好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相关的血液检查进一步确认。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请尽快咨询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记住,自我检查只是辅助诊断的方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症
1.甲亢合并妊娠 甲亢多发生在育龄的女性,所以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甲亢合并妊娠的患者,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所以需要和医生根据病情共同讨论,决定胎儿的留或舍。妊娠甲亢患者是放射碘治疗的禁忌证,需要继续妊娠的甲亢患者多数采用药物治疗,尽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治疗中尽量不要同时加用甲状腺激素,每1~3个月需要测定游离T4(FT4)、游离T3(FT3)和TSH,而不是总T4和总T3。治疗中需要将游离T4维持在正常值的上限。
2.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亢多数是Gravs病,是一种属于器官自身免疫病,器官自身免疫病常常会合并其他器官自身免疫病,甲亢患者常常合并突眼,突眼是眼眶(包括眼外肌和眼球后脂肪)的器官自身免疫病。临床上除了Graves病患者可以表现突眼,其他一些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也可表现突眼,所以我们称其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和Graves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甲亢控制满意对眼病有帮助,但并不是一定会好转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使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或β受体阻断剂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放射治疗则通过放疗来破坏甲状腺细胞,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除一部分或全部甲状腺来达到降低甲状腺激素的目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何预防
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免疫系统。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可帮助维护免疫系统的平衡。此外,避免过度暴露于辐射和有害化学物质也是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重要措施。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持身体健康。首先,定期复诊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其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此外,避免吸烟和饮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此外,避免过度暴晒于阳光下,注意防晒。最后,注意眼部健康,定期检查眼睛,避免长时间注视电脑和手机屏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它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来得到控制。个体差异较大,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