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人时如何用海姆立克法自救


海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方法,用于解救窒息的人。在家中或者外出时,如果突然遭遇窒息,我们可以采取海姆立克法自救。下面将介绍一人时如何用海姆立克法自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发现窒息的迹象


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无法说话或发出声音、手指或嘴唇变蓝等窒息的迹象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单手拳击法(Fist thrust)


如果你能够咳嗽,那么应该先尝试用咳嗽来清除气道。如果咳嗽无效,可以采用单手拳击法。将拳头放在腹部上方的胃部,然后用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拳头,用力向内上方方向推压,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使用椅子背部自救


如果单手拳击法无效,可以尝试使用椅子背部自救。找一把坚固的椅子,将背部放在腹部上方的胃部,然后用力向内上方方向推压,直到异物排出为止。此方法可以利用椅子背部的力量,增加推压的力度。


 


使用墙壁自救


如果椅子背部自救无效,可以尝试使用墙壁自救。找一面坚固的墙壁,将背部靠在墙壁上,然后用力向内上方方向推压,直到异物排出为止。此方法可以利用墙壁的力量,增加推压的力度。


 


使用水槽自救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尝试使用水槽自救。找一个坚固的水槽,将背部放在水槽上方的胃部,然后用力向内上方方向推压,直到异物排出为止。此方法可以利用水槽的力量,增加推压的力度。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海姆立克法自救时,应该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 如果自救无效,应尽快求助他人或拨打急救电话。




  3. 如果自救成功,仍然应该就医检查,以确保没有其他问题。




总结:


海姆立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帮助窒息的人恢复呼吸。在一人时遭遇窒息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单手拳击法、椅子背部自救、墙壁自救或水槽自救等方法进行自救。但是,如果自救无效,应尽快寻求他人帮助或拨打急救电话。


 


李建 |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Slide-1
165阅读

文章 三角巾包扎法

救治方法


常用的三角巾规格为93cm×93cm×135cm,在急救中常用于全身各部位外伤的包扎。下面以头部、胸部和腹部外伤后的三角巾包扎方法为例:


当有人头部受伤需要包扎时:


首先,将三角巾底边向内对折约两横指宽,三角巾的顶角对准伤者脑后正中线;然后,将三角巾两底角从伤者前额齐眉处经双耳上方拉向枕部,在枕骨下方交叉并压紧顶角,再绕到前额打结;最后,将三角巾末端多余的部分塞入包好的三角巾内。



当有人单侧胸部受伤需要包扎时:


首先,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折叠两横指宽,底边放在伤口下缘围绕伤者胸部至背部,两底角在背后打结;然后,将三角巾顶角反折,包住伤口,经伤侧肩上,顶角向背后拉紧,与两底角打结,包扎时不能过紧,以能固定住伤口处厚纱布块或干净的衣物为宜。


当有人双侧胸部受伤需要包扎时:将三角巾叠成燕尾状,两燕尾向下平放与胸部,两燕尾底边由伤者胸部绕至伤者背后打结,两燕尾分别从伤者双肩上绕至背后,一燕尾穿过底边与另一燕尾底角打结。



当有人单侧腹部受伤需要包扎时:


首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燕尾夹角约为60°,夹角对准外侧裤缝,两燕尾角不等大,大片遮盖腹部,小片遮盖臀部;然后,两侧燕尾底角在对侧腰部相遇打结,两侧燕尾角在伤侧大腿根部打结。


当有人腹部受伤需要全腹部包扎时: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并齐腰,顶角向下,覆盖腹部,两侧底角围绕到腰后打结;再将顶角从两腿间拉向后上方,于两底角相遇处打结。



风险预防


1、使用剪刀、水果刀等锋利器具时,应集中注意力,以免割伤;


2、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做好防护,避免交通意外;


3、如发现工作区域有暴露的铁皮角、金属丝头、铁钉等尖锐物体,要及时取走,以免伤人;


4、婴幼儿及儿童玩耍时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以免其发生外伤。


特别提示


1、给伤者包扎时,应尽量做好自我防护;


2、包扎后请及时送伤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李建 |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Slide-1
116阅读

文章 绷带包扎法

救治方法


常见的绷带有两种,分别为纱布绷带和弹力绷带。用于伤口包扎、局部固定、关节制动。下面以弹力绷带为例示范环形、螺旋和“8”字包扎方法:


当有人腕部、小腿等粗细相近的部位受伤,且伤口较小时,可使用环形包扎法。


以腕部为例:首先,用纱布块覆盖伤口;然后,用弹力绷带连续缠绕,每一周压住前一周进行包扎;包扎时需注意,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检查伤处远端感觉,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变化。



 


当有人下肢、前臂等粗细相近的部位受伤,且伤口较大时,可使用螺旋包扎法。


以上臂为例:首先,用纱布块覆盖伤口,并按环形包扎法包扎2-3周,第一周应在伤口远端包扎,不要压住敷料;然后,再斜行向上缠绕,每周压前一周2/3;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注意观察伤处远端感觉,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变化。


若伤口出血量较多,可使用螺旋反折包扎法增加包扎力度:首先,用纱布块覆盖伤口,并按环形包扎法包扎2-3周。然后,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向下反折,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再斜行向上缠绕,每周都进行反折并压住前一周2/3。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



 


当肘、膝、踝等关节部位受伤时,可使用“8”字包扎法。


以肘关节为例:首先,用纱布块覆盖伤口,并在肘关节正中环形包扎两周;然后,将绷带从右下越过关节向左上包扎,绕过肘关节上方,再从右上(近心端)越过关节向左下包扎,使呈“8”字形,每周覆盖上一周2/3;最后,环形包扎2周固定,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后注意观察伤处远端感觉、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变化。



 


风险预防


1、使用剪刀、水果刀等锋利器具时,应集中注意力,以免割伤;


2、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做好防护,避免交通意外;


3、如发现工作区域有暴露的铁皮角、金属丝头、铁钉等尖锐物体,要及时取走,以免伤人;


4、婴幼儿及儿童玩耍时家长要关注孩子,以免其发生外伤。


特别提示


1、应根据伤口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包扎方式;


2、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3、包扎后注意观察伤处远端感觉、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变化。

李建 |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Slide-1
171阅读

文章 止血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头部、上肢、下肢等部位,一般需要进行症状识别:


1、出血情况


询问伤者的致伤部位,观察其伤口大小、深度、出血量及血液颜色。如果血液为鲜红色,且呈喷射状,多为动脉出血;如果血液为暗红色,且呈渗出状,多为静脉出血;


2、全身情况


当失血量达全身血量20%以上时,可出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休克症状,严重会导致昏迷。


120急救


当出现大动脉喷射状出血、头部、腹部或胸部严重的出血性损伤以及持续用力按压10分钟不能止血等情况,施救者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及脉搏。


救治方法


当有人头部出血时


1、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块压迫伤口5-10分钟;


 



2、指压动脉止血


如仍有出血,可用手指压迫头部单侧,位于耳前方一横指的颞浅动脉,以达到止血目的;


 



3、加压包扎


站在伤者身后,将干净的纱巾或三角巾的顶角对准脑后正中线,底边向内对折约两横指宽,两底角从前额齐眉处经双耳上方拉向枕部,在枕骨下方交叉并压紧顶角,再绕到前额打结,最后将三角巾末端多余的部分塞入包好的三角巾内。


 



当有人上肢出血时


1、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块压迫伤口5-10分钟;


 



2、体位止血法


抬高伤肢,使伤处高于伤者心脏位置,以帮助减缓出血;


 



3、加压包扎


用干净的布条或绷带环形加压包扎伤口,松紧度以可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手指远端血运是否正常;


 



4、止血带止血


当上述止血无效时,可在上肢中上三分之一处,用宽约5-10cm的布条或三角巾加绞棒捆扎,并用止血带捆扎两圈,不宜过紧或过松,松紧度以手腕桡动脉脉搏刚好消失时为宜,包扎完成后标注捆扎时间。


 



当有人下肢出血时


1、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块压迫伤口5-10分钟;


 



2、体位止血


抬高伤肢;


 



3、加压包扎


用干净的布条或弹力绷带螺旋包扎伤口,不宜过紧或过松,松紧度以伤肢足背动脉脉搏刚好消失为宜;


 



4、压迫动脉止血


压迫大腿根部动脉,进行止血;


 



5、止血带止血


当止血无效时,在大腿中段位置捆扎止血带或布条,标注捆扎时间。


 



风险预防


1、使用剪刀、水果刀等锋利器具时,应集中注意力,以免割伤出血;


2、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做好防护,避免交通意外;


3、如发现工作区域有暴露的铁皮角、金属丝头、铁钉等尖锐物体,要及时取走,以免伤人;


4、婴幼儿及儿童玩耍时,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以免其发生外伤导致出血。


特别提示


1、给伤者止血时,应尽量戴上橡胶手套,做好自我防护;


2、止血后请及时送伤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3、当伤者大动脉出血时,需第一时间止血。如使用一种止血方法仍无法止血,可联合运用多种止血方法;


4、如止血敷料被血液渗透,请勿去掉敷料,需在其上面增加纱布继续加压止血;


5、加压止血后需要每日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清洁和干爽;


6、如无必要时,不建议使用止血带止血,以免操作不当增加肢体的感染和坏死率。

李建 |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Slide-1
权威专业的健康科普平台_健康资讯_亿生康健康